2021-11-04 08:55

  以年度为单位,过去5年,市场存在显著的风格切换。

  2017年A股市场将小市值股票打入冷宫,而大市值股票迎来了自己的春天。沪深300指数、上证50分别上涨21.78%、25.08%,中证500指数涨幅下跌0.20%,创业板指数跌10.67%。2018年,整个市场迎来熊市洗礼,沪深300跌25.31%,创业板指数跌28.65%,中证500指数跌33.32%。自2019年到2021年一季度,中小盘个股做冷板凳,沪深300、创业板指为代表的大盘指数进入了加速上涨的通道。

  而在今年高点之后,在工业周期投资风格大受追捧,大市值股票投资信心受到动摇的背景下,今年上证50跌逾10%,中证500涨逾10%。核心资产中仅有新能源脱颖而出,中小盘则一片欣欣向荣。

  据公开资料显示,20余家百亿量化私募中,近五个年度,金戈量锐、明汯投资、宁波幻方量化、因诺资产、鸣石投资、启林投资在以单年度收益排名为计分标准的排名中表现突出。

  头部量化私募和主观量化之间的较量中谁站上风存在周期特征。具体来说,2017年、2019年、2020年,权益市场仍是主观多头头部私募的天下,2018年、2021年,头部量化私募中表现则更加耀眼,尤其是2021年。今年几乎所有的头部量化私募业绩排名均位于百亿私募前1/2,有12家百亿量化私募直接占据了百亿私募今年以来业绩前1/4分位。

  不难发现,头部量化私募优于头部主观多头的年份有两个特征:要不是中小市值起飞,大市值个股哑火的年份,要不是整个市场都出于靡靡不振的熊市的年份。而头部主观私募表现更加耀眼的年份也有共性(2017、2019、2020),那就是当年的市场风格偏大盘风格,大市值的股票整体表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