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9 12:18

  两年多前因为心梗后心衰,张大爷接受了ICD(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之后身体状况一直都不错。但最近前往医院门诊随访时发现,心脏功能较之前发生了某种程度的损害。通过查询ICD数据,张大爷在三个月前深夜睡觉时发生室速,ICD准确识别并放电治疗终止,但张大爷没有察觉并及时就医,以至于错过了临床针对诱因进行干预治疗的最好时机。

  众所周知,植入心脏起搏器、除颤器(ICD、CRTD)后,患者需要定期去医院随访,以保证起搏器的正常运转。随访频率一般是植入后的前3个月每月检查1次,之后每3个月复查1次,第2年可半年随访1次,从电池寿命终止前一年起,缩短为每2-3个月一次;如果有放电不适、放电无效或反复放电,或出现胸闷、心悸、眩晕、黑蒙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这就产生了两方面问题。

  一是频繁就诊既挤占有限的医疗资源,也给患者带来了不便,特别是疫情期间,门诊不能正常开放的情况下,患者随访很难得到保障。

  二是固定频率的随访,在面临突发状况时具有滞后性,不利于及时采取医疗措施,比如上文的张大爷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或者如果发生了不易察觉的症状,无法及时反馈给医生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可能会带来病情加重的风险。

  针对这两个问题,线上远程随访获得了专家越来越多的推荐。《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远程随访专家共识》指出,远程随访应作为所有植入器械患者的标准随访管理策略(Ⅰ,A);该专家共识同时指出,远程随访可以减少ICD不恰当放电,可早期发现心房颤动并有效评估心房颤动负荷,从而减少急诊就诊,减少住院天数,提高ICD/CRTD患者的生存率。

  以CareLink Network远程监测系统为例,它可以轻松地对植入了心脏设备的患者进行监测并远程传输给专科医生,包括用于改善心脏的输血效率和血液流动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设备和用于存在心脏骤停或室性心律失常风险的心脏衰竭病人的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CD)以及兼具两者功能的植入式心脏再同步治疗心律转复除颤器(CRTD)。CareLink Network远程监测系统把监测到的数据提供给医生,医生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对植入了心脏衰竭装置的患者进行诊断,帮助他们更好的管理植入器械以及心律失常和心衰。远程监测已经被证明可安全地减少门诊次数和节省病人和医生因病情随访上所需要的时间。

  通过CareLink Network,病人的数据从植入其体内的设备经便携式监测器通过手机信号或WiFi信号进行传输,医生在几分钟时间内就可以在网上查看到病人的数据。CareLink Network可获取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心律失常报告和存储下来的电描记图以及关于植入患者体内的设备完好性的信息,这些信息等同于患者前往门诊随访获得的信息。

  随着通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起搏器远程监测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无论身处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及时监测起搏器工作状态及患者自身异常心电现象,让远程监测系统如同在患者身边的起搏器管家,时刻关怀着每一位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