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翰林、邵贞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创新社会治理,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坐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湖北省利川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认真贯彻“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共同缔造理念,注重发挥群众在平安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探索推进“平安建设+小院说事”治理模式,引导群众通过“小院说事”平台主动说事、集体议事、相互评事、协调理事,真正让群众从“观众”变成“主角”,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组织搭台、群众唱戏,打造“就在身边”的说事阵地
都亭街道龙船调社区开展“凉亭议事会”
柏杨坝镇西坪村“村民议事院”
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充分发挥村(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立足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着眼于“接地气、连民心”,为群众就近搭建说事、议事、调事、理事的平台。
一是把“说事点”设在“民居院落”。坚持因地制宜、试点先行,以农家小院、党员中心户、治安中心户、“五好家庭”、文明家庭等住户为主体,整合村(社区)综治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场所,每村(社区)打造2个以上“平安建设+小院说事”示范点,吸收乡贤能人担任“议事长”,在“说事示范点”悬挂标识牌,公示工作流程,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促进工作规范化、常态化运行。同时,每月确定1天为“小院说事日”,村(居)民集中议事,把以往灌输式的“院坝会”,开成“个个都有发言权”的“小院说事会”。目前,全市共打造“小院说事”示范院落145个,设立“小院说事点”1200余个,“说事根据地”正如雨后春笋、星火燎原。
二是把“议事会”变成“现场办公”。针对乡村治理中群众参与度不深、积极性不高、融入面不广等问题,细化村“两委”干部和“议事长”的“小院说事”职责清单,做到能现场办理的即听即办,属村级自办的村“两委”承办,需乡镇党委政府支持的乡村联办。探索“小院说事”群众参与决策制度,广泛听取民意、汇集民智,打破过去村(社区)干部“一锤定音”的局面,群众自主、自愿、自治得到充分体现,切实保障基层治理的全过程民主。今年以来,全市开展“小院说事”580场(次),化解急难愁盼问题871个,其中即听即办307个、村(社区)自办334个、乡镇和村(社区)联办230个,有效解决了一批遗留时间长、群众反映强烈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三是把“调解桌”搬到“田间地头”。“平安建设+小院说事”聚焦农村(社区)常见的婚姻、家庭、情感、邻里关系、地界林权、债权债务、市政建设、物业管理等矛盾纠纷,聊家长里短、侃土话乡音,求定纷止争、促平安和谐。针对“议事会”上提出的矛盾问题,村(社区)“两委”干部召集“议事长”“明白人”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事发一线实地走访调查、现场勘察测量,把田间地头当作调解室、石板树桩当成调解桌,组织当事人讲清来龙去脉,弄清问题事实和争议焦点,从情、理、法角度对矛盾双方进行耐心疏导调解,让矛盾纠纷在事发地化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今年以来,已通过“小院说事”化解矛盾纠纷1500余件。
用心用情、解难纾困,优化“跟踪服务”的说事机制
凉雾乡双河村开展“平安建设+小院说事
“ 建南镇中驰村开展“小院说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群众主体地位,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平安建设+小院说事”工作的根本标准,通过完善机制流程,提升为民服务质量。
一是组建“乡贤队伍”,保证服务温度。注重吸收“五老”人员、“村贤社贤”、退休干部尤其是政法部门退休人员中政治素质强、群众基础好、热心公益事业、热爱人民调解工作的同志参与到“平安建设+小院说事”工作中来担任“议事长”。充分发挥他们懂政策、懂法律、明事理、有威信的优势,既能调解矛盾纠纷,又能起到传帮带作用。同时,由乡镇适时开展对“议事长”的业务培训,建立“议事长”评价机制,对表现优秀的进行鼓励,不适合的进行动态调整,确保队伍始终有战斗力、始终能赢得民心。目前,全市已涌现出柏杨雷红兵、建南谭邦臣、城区钟登双、谋道李凯等一批“做得好、信得过、叫得响”的“议事长”,他们始终活跃在为民服务、为民解忧的一线,赢得了广泛好评。
二是做实“说事闭环”,提升服务精度。由市委平安办统一制定《利川市“平安建设+小院说事”工作流程图》《“平安建设+小院说事”登记表》,建立“动态收事、及时理事、走访问事、定期议事、事后回访”闭环机制,确保“小院说事”提出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村(社区)包片干部和“议事长”对收集的问题进行分类梳理,及时登记,坚持“两必到、六上门”,即群众有重要事项上报或寻求帮助时必到“说事点”收集信息,定期召开“说事会”时必到“说事点”指导并参与“平安建设+小院说事”工作;做到政策上门讲、民意上门听、困难上门帮、政务上门办、吵架上门劝、风险上门防,能解决的现场解决,村级解决不了的逐级上报协调解决,乡镇定期进行巡查指导回访,提高群众满意度。
三是创新“线上小院”,延伸服务深度。针对外出务工群众较多和信息化、便捷化的现实需求,探索把“小院说事”搬到网上,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外出务工村(居)民较多的村组、院落,充分运用“互联网+”模式,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线上小院”,打破时空限制,村干部和“议事长”第一时间将群众反馈的各种问题建议汇总,线上商议、线下解决,一些村民虽常年在外,也能通过“线上小院”看村里变化、商家乡发展、议治理难题,找到了归宿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比如,元堡乡元堡村“冉家院子”微信群,通过在线征集小区维修解决方案、线上筹集修路资金、线上表决停车场建设方案等方式,成功解决安置小区维修、集镇停车难等问题9个。目前,全市34个“线上小院”平台收集“群众订单”350个,涉及环境整治、社会治安、法律咨询等服务事项20余项,办结订单273个。
比学赶超、共同缔造,提升“平安和美”的说事效能
沙溪乡群力村“小院说事”起源地
元堡乡忠孝村通过“小院说事”现场调解矛盾纠纷
坚持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统筹资源、政策、力量,落实保障措施,把中华传统治理智慧和现代治理理念结合起来,着力防范化解矛盾风险,合力推进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努力促进“百姓和顺、城乡和美、社会和谐”。
一是以“小院说事”推动“部门作为”。“小院说事”方式在“说”,关键在“做”。自“小院说事”在沙溪乡群力村起源后,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等部门通过深入调研论证,先后印发《关于开展“小院说事”主题活动的通知》《关于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小院说事”治理模式的实施意见》,推动“小院说事”从“群众自己说、自己做”到“部门主动查、争先做”。市级层面统筹整合组织、宣传、政法、教育、人社、卫健、交通、水利、城管、农业农村等部门力量,全面推行“群众点单,干部代办”,聚焦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等重难点问题,“各出一盘菜,共办一桌席”,形成市委统筹、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今年以来,市领导带头领办民生实事38件,全市通过“小院说事”,解决“发展要事、民生实事、问题难事”3295件。
二是以“有效监督”推动“群众满意”。“小院说事”围绕“说、议、办、督、评”五个环节,对共商共议的事项实行“销号式”“清单式”管理,全方位压责任、促落实。改变传统的政府督、部门督、干部督等督查方式,邀请“五老”乡贤、致富能手、大学生等村民代表为村级发展建言献策,对办理进度、办结成效、干部作风等环节进行监督,杜绝“说而不议、议而不办、办而不结、结而无效”,确保议定事项有效办结、取得实效。同时,市委组织部把“说事”结果作为村“两委”班子履职考核的重要依据,市委平安办将“平安建设+小院说事”工作情况纳入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考评范畴,对完成情况及规范化运行效果进行考评,今年已组织开展“小院说事”满意度评价25次,满意率达99.7%。
三是以“共同缔造”推动“绿色崛起”。乡村振兴、绿色崛起、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群众的广泛参与。“平安建设+小院说事”治理模式精准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忧,真正在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呼声、发现矛盾问题、解决实际困难、密切党群关系,更好地把群众组织起来,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激发群众自治热情,变“你和我”为“我们”,从“要我做”到“一起做”,以“小切口”做“大文章”,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让群众“事前举举手、事中动动手、事后拍拍手”,是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夯实平安建设基层基础的有效举措,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是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重要抓手,为全市争当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排头兵做出了有益探索。
政法部门参与团堡镇箐口村“小院说事”
忠路镇龙塘铺村通过“小院说事”发动群众参与水池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