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3 17:09

从上世纪90年代初联想发布第一台中文激光打印机至今,国产打印产品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联想图像也伴随着国产打印品牌的从无到有,见证了整整一代国人在打印赛道上的艰难求索。
 
2017年,联想图像剥离集团独立“出海”,经过26年的积累和5年的自主布局,今年,联想图像升级为全新品牌“至像科技”,并于9月2日在今日美术馆召开品牌发布会。至像科技CEO牟震在发布会上表示,品牌升级之后,公司继续加大研发创新,引领行业发展,有信心通过技术创新,颠覆性创新和快速学习迭代能力,将“至像”做成全球化领先的民族品牌。
 
打印行业是一个古老而又创新的行业,即便从它诞生至今也不过半个多世纪的光景。多数人的理解中,打印机并不是一个科技属性浓厚的产品,它太不性感了——尤其是在各类在线办公风靡的当下。但它同时又是一个极具技术壁垒的产品。时至今日,外资打印品牌仍在国内拥有极大的市场份额——国产打印品牌的市场占比仅为30%。
 
在打印行业摸爬滚打30余年,牟震深感国产品牌的发展不易。为了加大技术积累,过去5年中,至像在研发生产上投入了超过10亿元人民币,整体团队中研发人员的占比超过40%,其申请的专利数量每年以200%的速度增长。
 
但仅有技术实力仍然不够。在至像科技品牌发布会上,牟震表示,当下用户的需求已经从单一的打印输出,变成一个打印场景的全方位需求。“所以,我们必须从打印赛道看宽一点,这是一个图像的时代、是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至像科技也必须从一个单纯的打印机生产商,进化为一个能提供完整的打印解决方案的生态提供商。
 
在至像科技新品牌发布会结束后,至像科技CEO牟震接受了资深媒体人、凤凰合心国际文化传媒创始人胡捷女士的专访。以下是经过整理后的访谈内容:
 

 
胡捷:我上次对您专访还是三年前,三年后的今天,你们推出了全新品牌至像科技,已经和之前有了很大不同,在过去联想图像的基础上,和过去相比有了哪些提升?你们做打印机31年之后推出全新的品牌,在战略上有什么考虑?
 
牟震:至像科技新品牌形象的发布对公司来说是划时代的意义。从1991年我们在联想集团内诞生,到2017年成功“出海”,现在一晃五年又过去了。
 
从品牌角度上说,联想已经把PC做到了极致,导致很多人一提起联想,就会想到PC,但对打印的感知却没有那么强。所以我们就想,是不是应该按照用户的思维去创立一个新的品牌,赋予打印机一个新的概念和精神内涵,这是原因之一。
 
从战略上说,过去几年我们也和大家一样,经历了一个非常不同寻常的时期,生活和工作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想向用户去传达一些对未来的美好期盼,相信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在明天 ,所以我们想去做一些新的事情和新的产品。

 
为什么叫至像呢?“至”是精诚所至的至,“像”是图像的像。“至”表明我们的匠人精神,追求极致,也表达我们的产品理念,要做到最好。“像”是表明我们经营的产品与图像相关。所以叫至像。从品牌概念上来说,我们对自己有一个高的要求叫“超越想象”,给用户一个新的感受,完全新产品的概念。另外我们做的东西一定要比昨天的自己更好,基于这样的理想,所以叫超越想象。
 
胡捷:你们在发布会上提出来“源于联想 专注打印、志在图像”的品牌理念,怎样才能把图像做到极致?如何理解你所提出的“图像时代”
 
牟震:在图像的时代,用户对打印机的需求已经从单一的打印输出,变成了一个打印场景的全方位的需求。比如在公司里打合同,他得先需要一个合同模板,还有存档的需求、保密的需求;又比如说家庭里给孩子打印作业,作业打印之后呢?得去批改,批改后还要上传作业。
 
基于用户这样不同的应用场景,我们对打印机也有了新的理解,在打印之外,我们也要扩展外延的服务,为用户提供一个基于应用场景的完整解决方案,这也是今天我在发布会上讲的“场景产品”和“场景品牌”。
 
胡捷:怎么理解您在发布会上基于图像提出来的“图像生态”?
 
牟震:做生态首先要了解客户,从客户角度来说,我们的客户群体和过去没有大的变化,to C、to B和to G,即个人消费客户、企业级客户和政企客户。这些客户的需求是不尽相同的,一套标准并不能满足所有群体。
 
也正因此,我们提出了“共创”的概念,邀请北京大学视觉图像实验室、场景实验室、洛可可咨询与设计、谷仓新国货研究院、联想集团以及京东电脑数码,共同组成Z-Lab至像新物种实验室,大家一起来看用户基于图像场景的需求是什么,我们再把需求沉淀下来,做成一个好的应用解决方案提供给用户。从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学习到许多其他产业的先进经验,可以应用到打印产业上。
 
在整个品牌构想逻辑和产品逻辑上,我们形成三个共创,分别对应三个客户。它不是一个具象的产品,而是一整套的解决方案,就是我今天讲的“image solution SaaS”,围绕图像方案所建立的一个SaaS模型,既包括软件和硬件,也包括内容。
 
胡捷:您刚才也讲到,疫情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许多企业都遭受了打击,但是至像反而增加了许多新的应用场景和销售机会,你们是怎样洞察新的增长点的?
 
牟震:我在商学院上课时,我的老师讲了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在整个不确定的时代和环境中,唯一确定的是你自己”。任何环境都会有不确定,但是你一定要确定做一个事情,笃定一个方向,哪怕再有什么困难,也要想尽办法克服、努力去做。每天成长一小步,总会有成长。
 
从公司角度上说,我们也是笃定先把自己做好,用自己一步步的成长,形成一个正能量的氛围,去影响包括我们的供应商、渠道以及用户。在这之外,也要看看产业的机会,所以我们还是比较幸运的,疫情对酒店、餐饮等都有重创,但是大家回家之后,居家办公或者在线学习时还是有打印的需求,也让我们疫情期间的业务得到了增长。
 
这种需求的变化也让我们不断进行着迭代。我们认为至像是一个场景品牌,场景发生了变化,我们的解决方案也有随着用户进行调整和迭代。
 

 
胡捷:当下国货早已不再是廉价低端的代名词,过去几年涌现了许许多多新的优秀品牌,你在发布会上也一直讲要把至像作为一个“新国货品牌”,你是怎么定义“新国货”的?
 
牟震:在不同的领域我们都可以看到新国货、新国潮这样的说法,褒贬不一。我不敢说我们现在就叫“新国货品牌”,但作为一个中国企业,我们想去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使命。
 
在我的理解里,国货首先代表的是中国的产品,这是最本质的。第二,国货代表着品质和传承。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老品牌,都是传承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是用好的品质得到用户的信任,才一步步做起来的。而不是说我用了一个中国的色彩、一个中国的图像概念,或者其他什么与中国有关的东西,就是国货了。
 
理解国货的精髓,就是要把国人的需求转换成产品和应用方案提供给客户,让用户使用后有自豪感,代表了我是一个中国人的骄傲。要参透产品本身去看品牌的温度和个性。你提供给用户一个产品之后,是要有一定的品牌主张在里面的,这个品牌主张恰恰和他身为中国人的情怀、对审美的理解非常好地贴合在一起,这才是国货。
 
胡捷:和31年前相比,你们已经从1款产品到现在有了126款产品,这中间都做了哪些方面的迭代和提升?
 
牟震:最主要的是我们学会了洞察,从给用户提供一个冷冰冰的产品到为用户提供一个应用场景。在这个应用场景中,能不能让用户360度地体会到你的应用服务?这个应用服务能不能让用户感到舒适?所以我们在一直都把用户使用产品的舒服感做深做透,形成产品差异化的特性,再逐渐形成一个品牌调性。
 
胡捷:和国外品牌的打印机相比,国产品牌在生产的成本上有不小的优势,但是在技术方面,我们还有哪些“卡脖子技术”是难以突破和解决的?
 
牟震:产品成本有赖于中国供应链的强大,我们在成本上的确有一些优势,但是在一些核心的零部件上,我们的技术优势没有突破,成本不见得非常好,依然是个问题。
 
在卡脖子的技术上,打印机和其他产业一样,技术突破都需要时间。我们在这个赛道上算是后发,先发的国外品牌有很多技术优势和壁垒。我们要突破,需要潜心做技术攻关,一步一步做到全自研、全生产、全流程,从一个零部件,慢慢做到一个组件、最后到整机。
 
胡捷:现在是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在物联网的大环境下,你们提出了“手机打印用至像”的口号,这中间经过了怎样的思考?在技术上做了哪些努力?
 
牟震:当下用户使用手机打印的需求已经比几年前的应用更加广泛了。过去,大家想到打印的模式可能就是一台PC连上一台打印机,最多是从有线进步到无线,仅此而已。但现在,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用户的许多事情都慢慢变成以手机为中心了,这时候如果还用PC的眼光去看打印机就不太合适了。
 
所以我们就开始思考,如果用手机和打印机进行交互,怎样才能做到最快、最方便。在这之中,我们从整个控制、构件、软件都进行了调整,包括在两者的协同上也进行了改进,最后提出了手机扫码直接打印的交互方式,非常方便快捷。
 

 
胡捷:在无纸化办公和数字化转型逐渐深入到各行各业的当下,打印需求的下滑几乎是可以预料的结果,也有不少声音认为打印行业是一个注定没落的产业。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牟震:打印机是不是一个夕阳产业,我觉得一分为二看。毋庸置疑,在整个办公场景当中,很多原来打印需求都转到屏上,很多文件都不需要再打印出来,真正打印出来大多是需要留存的,很多东西都不用打印了。所以我们也看到,办公场景下的打印需求逐渐变少了。
 
但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打印场景又出现了。比如过去,我们在家里不用给孩子打印作业,但是现在可能给孩子打印作业的次数比你在办公室打印的都多,这是打印在家庭场景下的应用。在家庭之外,我们也看到更多新的打印场景,比如电商带来的快递业的井喷,带来了快递单的打印需求;比如外卖业务的发展,带来了送餐单的打印需求。
 
正是这些新需求的出现,让打印行业的总体规模没有下降,甚至有所增加。不同的是用户的使用场景和使用需求发生了变化,这些是需要厂商提前去布局和调整的。总之在我看来,打印这个事至少做到我退休,还是没有问题的。
 
胡捷:现在“双碳”已经成为各行各业都绕不开的一个大话题,在大家都在倡导节能减排的当下,你是怎么思考“双碳”在打印产业中的落地的?
 
牟震:任何行业都要去思考如何实现“双碳”,如何去节能减排,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每天的生活都是在消耗地球的资源,这是无法避免的,我们要思考的,就是如何让这种消耗降到最低,提高能效比。就像汽车行业现在正发生的变革一样,电动汽车将会逐渐取代油车,但同时我们也要思考电能的输送效率、储存效率。
 
打印行业也是一样。打印不可避免要涉及到对木材的消耗,那么我们就要思考,是不是可以增加其他新型材料,来去减少对木材的使用。从打印机上来说,它的构成十分复杂,内部涉及了许多零部件,那么是否可以用更环保的材料来代替原本的塑料构件?包括在打印上,从产品设计上逐步引导用户形成双面打印的习惯,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去思考和践行的节能减排方式。
 
胡捷:短视频行业的快速发展,让直播带货从早期的“促销”慢慢演变成为电商销售环节中的常态,加之疫情对线下渠道的打击,这些变化也为传统的经销模式带来了许多改变。但我们也看到在销售管道的变革中一些传统制造业品牌如格力发生一些不愉快事件,你怎么看待销售渠道的变革对传统制造业品牌的冲击?至像是怎么平衡线上与线下不同经销模式的?
 
牟震:对于如何与销售渠道的合作伙伴合作,是我们至像科技整个大战略里要思考的事情。从当前来说,我们整个销售的一大半还是在线下,另一部分在线上。
 
打印机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工程化产品,为了让用户使用起来更方便,我们需要借助销售合作伙伴的帮助,因为他们离客户最近,可以提供许多线下服务。尤其是针对大企业、政企客户,他们的应用场景更复杂,常常需要专人负责支持调整和维护,这方面我们的销售合作伙伴提供了许多帮助。几十年下来,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个特别好的互信、互助的合作模式。
 
但同时,我们也关注到越来越多的产品随着标准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让线上服务提供了可能,包括视频服务、电话支持等。在这之中,我们同样支持过去的线下销售渠道向线上发展,在服务好线下的同时,也向线上拓宽销售渠道和规模。
 
我们不会特别将线下和线上的渠道划分得那么清楚,不会说你原来是做渠道的,现在不能做线上,这方面我们是完全开放的。整体上,我们是希望建立起一个能围绕客户提供线上线下全覆盖的服务方案。把客户服务好才是我们大家共同的目标。

 
胡捷:上个月,任正非先生在华为内部论坛上喊出公司要从追求规模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转型,是近期市场上又一个悲观性的声音。我们也看到国内的许多大公司在过去两年纷纷向内收缩,不再追求规模化增长。你们怎么看待这些变化?寒冬真的到来了吗?在新形势下,企业应当如何度过难关?
 
牟震:华为是一个受人尊敬的中国品牌,不仅在中国市场做得好,更走出了国门,是国产品牌的中流砥柱。我们也确实看到由于疫情,国内经济在各个行业都受到一定影响,打印机也是一样,增长放缓,需求变少。任总提到在这个时候不要盲目扩张,要守好两个基本盘,一是要有现金,二是保障自己的利润,我们也是感同身受。
 
但是困难的同时,危与机一定是并存的。对于至像来说,我们也希望在困难的时候可以把合作伙伴拉到一起共渡难关,一起等待春天的来临。同时,我们提出的“共创”不仅是满足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大家一起用共创的方式,一起抱团取暖,集中大家的力量一起往前去做。
 
 
胡捷:非常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出品:凤凰合心国际文化传媒
文字:薛星星
编辑:雨墨
总编: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