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为更好落实落细乡村振兴工作,12月13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赴灌阳县与贫困乡镇进行全方位对接帮扶,在扶困、扶志、扶技等方面积极作为,以多种具体措施为乡镇脱贫发展贡献力量。
扶困:以主动作为担当推动乡镇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经济帮扶是关键,学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推进扶贫济困工作。建立两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购买贫困乡镇滞销的农产品。在采购过程中,学院精心组织专业团队与当地农户进行深入沟通,全面掌握农产品的种类、产量及品质等信息。此举为贫困地区的农产品打开了稳定的销售通路,确保农民能直接从销售收入的提升中获益,提升乡镇发展农业生产的热情。
学院提供一万元资金支持,用于建设永富村的农贸产品展厅。在具体建设过程中,材料学院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动员相关专业的师生参与展厅的规划与设计工作,力争将农贸产品展厅打造成为展示当地特色农贸产品的优质平台,全面展示乡镇的农贸产品资源,吸引更多的采购商和游客关注,在提升乡镇农贸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同时,为乡镇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多机遇。
扶志:以精准资助帮扶助力基层教育 落实教育帮扶工作,基层教育是主阵地。学院深知扶志在脱贫攻坚中的关键意义,尤其是对贫困家庭学子的资助。学院开展结对帮扶干部助力灌阳县“百名学子圆梦计划”,持续对接3名来自贫困家庭的学子以每人每年2000元进行资助。在资助过程中,学院建立了专门的帮扶机制。学院安排专人与受资助学子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帮助。这些资助不仅仅是金钱上的支持,更是精神上的鼓舞,激励着学子们克服困难,努力学习,为改变家庭命运而拼搏,为家乡的发展而奋斗。
扶技:以院企合作帮扶增强乡企竞争 探索帮扶模式,校企合作是新路径。学院充分践行高校社会服务的职责,召开支部共建座谈会,由高分子专业党员老师组成的材料学院教职工第三党支部与永富村党支部座谈交流,在共建实验检测人员定期培训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并现场指导。针对灌阳县的石英石厂和桃胶厂,学院选派了由冶金、高分子等相关专业的骨干教师和专家组成的技术指导团队深入企业。技术团队深入生产一线,实地查看生产流程、设备运行状况、原材料质量等情况。
在石英石厂,团队针对生产过程中的石英砂洗矿、提纯工艺优化等问题,进行详细的技术分析,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提供了系列先进的技术参数和操作规范。在桃胶厂,经前期调研、协商,材料学院牵头成立了“桂林理工大学(水车)桃胶产学研示范基地”,随后技术团队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从改进采集工具到优化加工工艺,从提升桃胶品质到延长储存时间,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指导。
此次乡村振兴“暖冬行动”,学院还前往水车镇百善养老院进行慰问,为养老院老人们送上过冬物资,确保温暖过冬。
一直以来,学院始终高度重视结对帮扶、乡村振兴工作,充分发挥高校学科智力和人才优势,为地方政府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通过具体而富有成效的帮扶举措,彰显了科研院系在脱贫攻坚进程中的社会责任与担当,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基础教育等高效发展,受到了当地干部、教育工作者、居民的高度评价。